?魚藻紋應用實例(5):民國繡花馬面裙
馬面裙又稱馬面褶裙,是中國古代女子主要裙式之一。前后里外共有四個裙門,兩兩重合,外裙門有裝飾,內裙門裝飾較少或無裝飾,馬面裙側面打裥,裙腰多用白色布,取白頭偕老之意,以繩或紐固結。馬面裙是明清時期女子著裝最典型的款式。它的風格是由明代的清新淡雅到清代的華麗富貴,再到民國的秀麗質樸,經歷了一系列的變化,但它的馬面結構一直根深蒂固的存在著。
民國時期的馬面裙出現(xiàn)了簡化現(xiàn)象,兩側的褶裥變得極細,裝飾上細織帶后基本看不出褶裥了,如下圖:
民國馬面裙,從底邊的花邊看出來細褶裥有的僅裝飾織帶。有的馬面裙簡化為一片式三裙門的款式,即正面兩個裙門交疊,背后一個裙門無交疊打開的款式。如下圖:
民國一片式三裙門馬面裙裙門處無交疊結構有的馬面裙簡化為套穿的馬面筒裙,款式和現(xiàn)代的A字裙相似,前后兩個裙門,側面裝飾褶裥,從裙腰套上后系帶固定即可。如下圖:
民國實地紗馬面筒裙裙頭結構,套穿式民國四裙門繡花魚藻紋馬面裙來自中國山東省。
民國四裙門款式繡花馬面裙紅緞為底,上繡金魚碩大飽滿占據C位,零星點綴碎花水藻,且金魚選擇了三尾草金魚,是典型的北方地區(qū)喜裙。北方人民似乎更偏愛三尾草金魚,前面分享的北方襖子、北方繡花鞋都出現(xiàn)了三尾草金魚的魚藻紋。
未經同意謝絕轉載,私人藏品拒絕復刻、致敬、二創(chuàng)二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