堵不如疏:張譯穿馬面裙男穿女裝爭議如何解決?楊冪徐嬌婁藝瀟都在穿……
這幾年,馬面裙已經破層出圈,成為風尚單品。
今年畢業季,北大女生穿馬面裙參加畢業典禮、浙大畢業生穿馬面裙學士服跳舞、女生穿馬面裙參加畢業典禮等詞條就受到了關注。也有不少明星在出席活動時都選擇馬面裙。
徐嬌將飛機袖馬面穿出圈后,近期又身著寬腰馬面裙參加了第36屆電影金雞獎。
圖源微博@徐嬌
但男士日常漢服在近幾年發展非常緩慢,以致于張譯在路演現場穿上馬面裙時,引發了輿論上關于男穿女裝的爭議。
《無價之寶》路演現場
堵不如疏,男款馬面缺席是根本原因
中國文化講究男女有別,提倡兩性和諧相處。一般情況下,女穿女款馬面裙,男穿男款馬面裙。
在明代,女子裙子叫藍織金裙、一尺寬海馬潮云羊皮金沿邊挑線裙子、翠藍拖泥妝花羅裙、金枝線(綠)葉沙綠百花裙、密合色紗挑線縷金拖泥裙子、綠重絹裙子、柳黃遍地錦裙、翠藍寬拖遍地金裙、大紅官錦寬襕裙子、插(柳)黃寬攔(襕)挑繡裙子、翠藍縷金寬襕裙子之類(《金瓶梅詞話》);男子裙子叫裳、衤旋子等。
明末清初史學家葉夢珠所著的《閱世編·內裝》一卷中有明確記載:裳服,俗謂之裙。
明代朱舜水《朱氏舜水談綺》
明代有馬面、有馬面樣、有馬面褶等對特征的描寫,但是這些都不是對某類服裝類型的統稱詞。直到明代正音書里都提到鄉言有馬面大裥裙,這個詞匯才是具有統稱服裝類型的性質。這里的正音指即板褶裙,板褶亦作版褶,是馬面褶的另一個俗稱,因其形似光板而得名。無論是馬面大裥裙還是板褶裙,都是第一次對具有馬面褶旋裙結構的裙子類型進行抽象提煉,是一個統稱性質的名詞概念。
值得注意的是,明代的馬面大裥裙、板褶裙概念,包括了男款和女款,是對漢服體系在自然形態下的總結。
清政權時期,學者黃釗在咸豐三年(1853年)修纂完成《石窟一征》,文中記載:俗婦人所著裙,圍桶而多褶,如古時裳制,謂之馬面裙。
這里的馬面裙也是一個很明確的類型統稱詞,是對具有馬面結構特征裙子的總體命名。而且到了現代,服飾專家包銘新、黃能馥等學者,同樣使用馬面裙對清政權時期的女裙進行統稱指代。但是值得注意的是:黃釗的表述中,只有女款,現代服飾專家的指稱對象也是女款。從清政權以來,學者總結的馬面裙名詞概念中,不包括男款。
這是清政權剃發易服政策的如實反映,說明原有的漢服體系崩潰瓦解,比如馬面裙這個類型,從原來男女均有的平衡狀態,殘缺為只有女款。
馬面裙跟今天的襯衫、牛仔褲一樣,形制結構不分男女,通過版型和風格分男款、女款。一般來說,女裝裙身有繡花、有裙襕等裝飾,總體上顯得富麗堂皇;而男裝裙身沒有繡花和裙襕裝飾,顯得莊重樸實。今天爭議的焦點不應該是男生能不能穿馬面裙,而是思考為什么男款馬面裙在今天缺席。以及,我們要關注的話題是: 目前社會上男同胞只認識和愿意嘗試馬面裙這款單品的前提下,如何引導和推廣漢服體系中那么多的男裝單品?
古代明明有男款的馬面裙,為什么卻在今天推廣不動?以至于男生更多地去穿女款?這里不一定全部都是網絡吸引眼球的需要,更多的是男款馬面裙的生產設計遠遠落后女款馬面裙。普通人想購買男款馬面裙卻又不知道到哪里去買,處于一個有需求但是一般人不知道該到哪里去購買的境地。
光是批評毫無意義,堵不如疏,與其強烈抨擊男生穿女款馬面裙,不如一起來思考如何在今天社會開發和推廣讓大眾樂于穿戴的男款馬面裙。
換句話說,如果不希望看到男生穿女款馬面裙,那就需要對男款馬面裙的版型和風格進行認真思考,提出最優的解決方案。希望早日看到男裝馬面裙與女款一起齊頭并進,風靡流行。
漢服中男款下裳
比比皆是
男子穿裳的歷史悠久,由腰衣發展而來,上衣下裳是華夏文明服飾禮儀中最早的服裝形制之一,也被視為最莊重正統的服裝形制,冕服即有前三后四圍裳部件。南宋趙伯澐墓中出土過圍合式裳。
浙江黃巖南宋趙伯澐墓出土素紗裙(008261)
傳為北宋宋徽宗趙佶創作的《聽琴圖》,撫琴者穿衣裳大氅/氅衣
到了明代,男女下裳保持相同的結構,即兩片式、四裙門兩兩重疊、裙身兩側打褶。
女款馬面裙;圖源水印蔣玉秋
男款馬面褶旋裙結構的下裳。赤羅裳,身長89厘米,腰圍129厘米。赤羅裳身,桔黃色圍腰,青羅鑲邊
圖源《國家寶藏》
孔府舊藏·明衍圣公朝服
圖源《國家寶藏》
普通人穿的馬面褶旋裙結構的衤旋子;圖源淮邊筱竹
可見,明代男女下裳結構一致,風格不同,這是不是很接近現代服飾的理念?就像西式襯衫是男女均有,但在版型風格上完全不同,也不能男女混穿。
現代西裝男女同款不同版型
建議商家開發
男款馬面裙
當我們在討論張譯該不該穿馬面裙時,更深層次的問題,是男子在穿漢服時,為什么沒有男款馬面裙?
這里,一張民國道士老照片或許能給我們些許啟發。
在這張照片中,老者上著深色交領衣,下著淺色裳,仙風道骨之感油然而生。而這條淺色裳,其前身中間有一個明顯可見的馬面,左側可見多個褶子,因此可以明確判斷是馬面褶旋裙結構。
如此可見,交領上衣加馬面褶裙,風靡女性同樣的搭配,男子亦可嘗試。說到底馬面褶裙在形制結構上并無男女之分,需要區分的是花色面料版型和風格等。我們認為男款馬面裙版型和風格的設計上要避免與女裝雷同,裙身宜采用無顯花紋樣、無繡花、無織金、無裙襕的素色面料。
開發、推廣男款馬面裙的困難點
此前不是沒有商家設計和出售過男款馬面裙,比如復原款的衤旋子、朝服的下裳等。但是這里存在著幾個問題:
其一,目前所看到的男款馬面裙,更多是需要整體妝造,無法作為單品穿戴。所謂的整體妝造是指古色古香的復古風格。
其二,衤旋子比較短,如果今天男性直接套在時裝外面,則會露出半截腿或者褲子,顯得非常奇怪。朝服下裳如果作為單品,男性直接穿戴,也會顯得整體不搭。
其三,到底男款的市場有多大?這是一個未知數。即便是開發出了可以與女款并駕齊驅的款式,能不能賣出去,能不能成為爆款,都是一個未知數。畢竟,商家的投資決策是基于市場的需求。
換句話說,男款馬面裙要解決以下問題:作為單品出現,適應短發、可以搭配一般流行的男士時裝上衣、搭配皮鞋乃至運動鞋,不僅不能出現格格不入的情況,還要體現出男性的瀟灑不羈、英武氣質。
這是非常考驗設計師的功力,需要在面料、花色、版型等方面下功夫,充分考慮到當代男性的體型、穿著習慣和審美傾向,設計出與女款馬面裙并駕齊驅的男款馬面裙來。
群眾的智慧是無窮的,未必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期待解決了以上問題的男款馬面裙成熟產品問世。
男穿女款馬面裙的
解決方案
雖然我們不贊成男士穿女款馬面裙,但是男穿女款馬面裙是一個當代社會提出來的新問題,問題就存在那里,光是批評,光是喊不能穿女裝有什么用呢?需要給出解決方案。
從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角度來說,設計開發男款馬面裙固然是一個解決方案,但是并不是最后的方案,應該是一個過渡的辦法。比如一個思路是,對于廣大群眾,也就是對象是非圈內的同袍:針對性地開發男款馬面裙單品,以及開發推廣與男款馬面裙搭配用的交領上衣,然后在人們接受這種單品組合后,再順勢推出曳撒貼里等等袍服。既然都已經接受曳撒等袍服了,那么道袍直身圓領袍等等就順理成章出圈。
這個思路能不能引導人們最終關注豐富的漢服男裝呢?
有人說這種先推交領上衣加男款馬面裙再推袍服的做法是脫褲子放屁,多此一舉,但問題是現在的男性群眾只知道馬面裙單品火爆,而且在女款馬面裙的帶動下,他們也愿意嘗試,就出圈程度來說,漢服的道袍直身圓領袍……關注度還不夠。也許真的需要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以及要找到男性同胞的真正想法。
圖源抖音
網上有人進行了這樣的一個妝造,從整體來說,雖然是女款馬面裙,但是這個裝扮,實際上就是人們對曳撒的一個模糊印象。雖然視頻穿的是女款馬面裙,但是萬一人家以為自己是在扮演錦衣衛呢?盡管我們很清楚女款馬面裙與曳撒完全是兩個不同的東西,但是架不住人民群眾的刻板印象和元素遷移。
圖源網絡
普通群眾又搞不懂曳撒與馬面裙結構問題,他們會問:怎么,合在一起就是美,就是正確,就是傳統,分開兩半截就是丑,就是謬誤,就是XXX?普通群眾不可能人人都成為服飾史大師,也不可能人人都懂服裝制版,在這種情況下,只能在科普歷史知識的前提下,引導人們去認識漢服體系中其它的男款單品。
那么為了引導人們避免男穿女款,能不能做一個過渡性的引導?同時推出男款馬面裙和與之配套的交領上衣,這種過渡的套裝往曳撒的風格去靠攏。為什么說是曳撒風格,而不是直接把曳撒拆成兩截?這是因為不管是曳撒還是貼里,下半部分都不是馬面褶旋裙結構,只是有一點相似而已。上下兩種單品分開是為了照顧現實的需求,想要組合套穿的就組合套穿,想要單穿男款裙子的就單穿,當然,也可以單穿交領上衣。這樣先分成若干單品,讓社會上的廣大男同胞,對漢服男裝單品,通過男款馬面裙這個切入點,先樹立一個基本的認識。
當人們普遍接受男款馬面裙加交領上衣的單品組合后,引導人們關注曳撒等現成的男裝袍服,以及更具有典型意義的道袍直身圓領袍等男裝。
漢服本來就有現成的男裝,但是卻不得不一步一步地來。今天直接推廣成熟款的袍服,最大的問題是人民群眾(尤其是男性同胞)不買賬。我們也想一步到位,但是現實不允許。在今天的中國,男性同胞極少情況選擇穿袍服,基本搭配都是上衣加下褲。在很多時候,社會上的男同胞是根本連漢服都不愿意接近和嘗試的。所以,藉由馬面裙這個契機,正向引導人們去認識和了解漢服中的男款種類,帶動漢服體系中成熟男款單品逐一復興。社會上的男性同胞愿意穿馬面裙,這是一個機會,需要想辦法去提供解決方案,而不是去解決提出問題的人。
隨著馬面裙復興,公眾也都意識到保護馬面裙及其背后的文化的重要性,但是只是單純保護某一個單品而不去研究整個漢服服飾體系的背后是無法走得長遠的。馬面裙之于漢服這一體系,正如一滴水之于大海,一滴水只有放進大海里才不會干涸,要保護馬面裙就必然不能忽視對漢服這一體系的研究和保護,只有了解了背后的內涵才能夠真正把馬面裙傳承下去。
回到主題來,也說明今天的爭議來自于對漢服和馬面裙的不了解,刻板地認為只有女款馬面裙,未曾想到男款馬面裙的發展潛力。我們漢服體系博大精深,通過男性能不能穿馬面裙的爭議,讓我們深深地意識到漢服研究的薄弱,以及建立漢服體系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