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群“老外”,迷上了穿馬面裙、寫書法
中國的傳統(tǒng)服飾太漂亮了,穿上之后,我覺得自己就像在演《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一樣,那也是我媽媽最愛看的中國古裝劇。昨天,老外講故事俱樂部成員洪錫京在上海世博源舉行的中國華服周·滬上繁花系列活動上說。這次他和近四十位在上海的老外朋友一起穿上中國傳統(tǒng)服裝,在這里迷上了中國象棋、投壺、品茶、書法等中國文化。

圖說:活動現(xiàn)場 新民晚報記者 徐程 攝(下同)
昨天,老外們有的穿上馬面裙,有的穿著中國唐宋時期的服飾,來到中國華服周滬上繁花活動現(xiàn)場。他們立刻就被現(xiàn)場的精美華服、國風文創(chuàng)、非遺工藝等攤位外吸引了,尤其是一些互動體驗區(qū),他們紛紛參加棋藝、投壺、書法、茶藝、燈謎、對詩等互動,一邊聽著攤位上工作人員的講解,一邊在玩中感受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
來自肯尼亞的馬雪和凱文是東華大學的留學生,他們站在投壺的攤位前久久不肯離去,玩得不亦樂乎。馬雪說:我學了4年漢語,斷斷續(xù)續(xù),因為真的太難了,中間放棄了四次,但每次放棄后,都是因為喜歡漂亮的中國傳統(tǒng)服裝,忍不住又開始學起來。這也是我第一次穿上中國的傳統(tǒng)服裝,玩中國的傳統(tǒng)游戲。而作為男同學的凱文對于自己投壺技術(shù)非常自信,不過5支箭投進去2支之后,他覺得可以回去繼續(xù)加練,我之所以來中國,因為特別喜歡中國的歷史,尤其是子路背米孝雙親對我的影響非常大,我覺得來中國,不僅要穿上中國的服裝,更要學習中國人的禮儀。

書法攤位上練習寫自己名字的白莎來自土耳其,她身上的華服和頭飾都是自己根據(jù)電視劇里的造型設(shè)計的,我小時候就喜歡看成龍的電影,來了中國之后更喜歡古裝劇了,劇中每個人都像仙女一樣,所以我買了四套這樣的衣服。白莎說,我希望下次也能穿得像中國的仙女一樣,去豫園逛逛。
20歲的娜娜來自法國,我的爺爺是中國人,祖籍廣東,所以我從小就非常向往中國。過段時間,我還要去廣東,看看我的故鄉(xiāng)。娜娜說自己現(xiàn)在是上海外國語大學的留學生,她喜歡看京劇,她看著活動現(xiàn)場中國演員們表演舞蹈《搗練圖》,忍不住也穿著華服轉(zhuǎn)上兩圈圈,學了幾個中國舞步,其實巴黎也有中國文化的表演,我從小就喜歡看,但在中國還是感覺更棒。
上海交通大學俄羅斯留學生颯紗一直流連在茶文化體驗區(qū),把裝有茶葉的茶杯送到鼻子前聞了聞,接連猜中了紅茶與綠茶。颯紗在社交平臺上有近4萬粉絲,她說想通過網(wǎng)絡(luò)平臺,讓更多人知道中國的美與典雅,讓更多人來中國玩,見證最青春、最真實的中國。同樣喜歡茶文化的還有上海大學越南留學生武秋姮,她平時最喜歡約上三兩好友,在上海的茶館坐一坐。在中國,穿著華服,喝著茶,吃著小籠包,逛逛名勝古跡,才有意思。

活動最后,老外們還聚在一起交流此次活動的心得體會,他們紛紛表示,希望能夠在回家鄉(xiāng)的時候,繼續(xù)以華服為切入口,宣傳中國傳統(tǒng)文化,讓更多人了解中國、愛上中國。(新民晚報記者 吳翔)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