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什么是馬面裙嗎?
你知道什么是馬面裙嗎?它是一種中國古代女子的主要裙式,有著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文化內涵。它的名字聽起來很奇特,但其實并不是馬的面孔,而是一種古建筑的形狀。它的風格也隨著時代的變遷而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從清新淡雅到華麗富貴,再到秀麗質樸,最后逐漸被其他裙式所取代。今天,我們就來一起了解一下馬面裙的由來和歷史,感受一下中國傳統服飾的魅力吧!
馬面裙,又名馬面褶裙,是中國古代女子主要裙式之一。它的特點是前后里外共有四個裙門,兩兩重合,外裙門有裝飾,內裙門裝飾較少或無裝飾,馬面裙側面打裥,中間裙門門重合而成的光面形似古城墻上凸出的墩臺便稱其為馬面。裙腰多用白色布,取白頭偕老之意,以繩或紐固結。
馬面并非馬的面部,而是原指古代一種塔樓式的建筑。這種建筑前后里外共有四個門洞,兩兩重合,外門洞有裝飾,內門洞裝飾較少或無裝飾。這種建筑在宋代時被稱為馬面樓,因為它的側面打開后形似馬頭。后來,馬面一詞也被用來形容這種建筑的結構特征。
馬面裙是明清時期女子著裝最典型的款式。它的風格是由明代的清新淡雅到清代的華麗富貴,再到民國的秀麗質樸,經歷了一系列的變化,但它的馬面結構一直根深蒂固地存在著。
馬面裙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宋代。宋代時期,女子穿著旋裙,即前后開胯的裙子,以便乘坐驢車或轎子。旋裙是由兩片獨立的裙片縫合在一起,中間留有空隙。這種旋裙結構可以看作是馬面裙雛形。
宋末元初時期的馬面裙。裙子不僅有旋裙結構,還有圍合式和馬面褶兩個關鍵特征。圍合式是指將兩片旋裙片圍合在一起,并在中間縫上一個小三角形布料,使之成為一個完整的圓形或橢圓形。馬面褶是指將旋裙片上下對折,并在側邊打上褶皺,使之成為一個扁平的矩形。這樣就形成了一個馬面裙的基本形制。
明代時期,馬面裙成為了京城人士的流行服飾。從一國之母到黎民百姓,人人都穿著馬面裙。只是不同的階級,馬面裙的質地,裝飾和色彩都有著嚴格的區別。這時的馬面裙還沒有馬面裙之名,只是被稱為裙子或長裙。這時的馬面裙裙式簡單且未定型,色彩秀麗,整體給人清新淡雅的感覺。
清代時期,馬面裙在繼承明代裙式基礎上通過進一步的衍變逐漸發展成為清代漢族女子的日常著裝,成為了清代女子的標志性裙式。馬面裙在清代發展最快,形成了一種獨特的裝飾結構風格,是清代裙子的基本形制。這時的馬面裙才被正式命名為馬面裙,也有人稱之為馬面褶裙。這時的馬面裙風格華麗富貴,色彩艷麗,工藝精細,體現了清代女子的審美情趣和社會地位。
20世紀初,隨著清政府的逐漸崩潰和民國的建立,馬面裙在風格上仍然繼承發展著清代那寬松的款式、明朗的色彩和復雜的工藝,而這一切都在逐漸銳簡,慢慢由富貴走向了衰落。這時的馬面裙風格秀麗質樸,色彩素凈,工藝簡單,體現了民國女子的新思想和新氣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