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美漢服小課堂⑧】誰動了我們的馬面裙?
西美漢服小課堂⑧
▲迪奧原創(chuàng)的半身裙
去年,國際時尚大牌迪奧(Dior)推出的一款原創(chuàng)裙子引發(fā)了很大的爭議,熟悉漢服的小伙伴們一眼就看出來,這所謂全新的設計,其實是抄襲了我們漢服的馬面裙。
為什么呢?因為馬面裙這個款式,實在是太獨特啦!
▲漢服馬面裙
馬面裙是漢服經典裙裝款式之一,它由宋代的旋裙發(fā)展而來,在明清兩代女子著裝中極為常見。本期的西美漢服小課堂將從迪奧抄襲中國馬面裙事件講起,為大家簡要介紹馬面裙的特點與由來。
迪奧抄襲馬面裙的證據
結合網上的視頻和買來實物的觀察,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迪奧原創(chuàng)的這款裙子有以下四個特點:
(1)兩個裙片縫在同一個腰頭上
(2)裙片之間不縫合
(3)每個裙片有兩個寬的光滑面
(4)側面的裙褶是向前后對開的
而這些特點,其實都是屬于漢服馬面裙的。
馬面裙
馬面裙是漢服的裙裝款式之一,它由宋代的旋裙發(fā)展而來,成形于明,盛行于明清兩代。
▲漢服馬面裙,多搭配襖穿著
觀察馬面裙的穿著效果圖,能很明顯看到前后兩個寬幅、無褶的裙門,也就是俗稱的馬面,馬面裙一詞,便是由此得名。
馬面裙有兩個裙片,縫在同一個腰頭上時,裙門兩兩相遮蓋。因此,穿著時雖然只能看到兩個馬面,其實卻是有四個。
▲馬面裙結構圖,可以清晰看到四個裙門
裙片之間不縫合,意味著活動起來非常方便,無論跑步、騎車、甚至劈叉都能輕松做到,而互相遮蓋的馬面設計,則提供了良好的防走光功能。在古代,這種結構可以說是非常偉大的創(chuàng)新了。
明制馬面裙與清代面裙
漢服馬面裙的裙擺寬大,多以錦緞為底,在膝蓋部分、以及裙擺底部用織或繡的形式點綴裝飾,圖案則多采用寓意豐富的吉祥紋樣,如龍紋、蟒紋、云紋、鳳紋等,色彩嫻雅,雍容大氣。
▲明制馬面裙,紋樣多為織金或燙金工藝
到了清代,馬面裙發(fā)生了一些變化,首先是褶子不再是活褶,而是死褶,降低了一部分活動性;另外會用深色布條鑲嵌在馬面和褶子的邊緣,營造出對稱、規(guī)整的穿著效果。
▲清代馬面裙,由其獨特的裝飾風格,又稱襕干裙
為什么西方不可能原創(chuàng)出馬面裙?
如上所述,馬面裙是一種旋裙,旋裙最初被發(fā)明出來,是為了方便女子騎馬時,可以跨坐在馬背上。
▲騎車、騎馬都瀟灑自如的漢服馬面裙
而在西方的歷史上,女子騎馬時大多穿褲子,穿裙子騎馬的話則只能側坐,不能跨坐。
▲西方女子裙裝騎馬時必須側坐
想不出怎樣結構的裙子能跨坐騎馬的西方人,又怎么可能原創(chuàng)出馬面裙呢?
以衣為媒,縱覽古今,閱世俗風情畫卷,育華夏赤子之心。
西美漢服小課堂是西美漢服社開展的一項線上漢服知識與民俗科普推送活動,我們會在這里與大家分享有關漢服的知識和趣聞,學習和弘揚中華傳統(tǒng)服飾文化,樹立文化自信,探討傳統(tǒng)服飾里包含的文化精神和美學思想,理解傳統(tǒng)文化的成就與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