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面裙為什么叫馬面裙?連迪奧都要抄作業,現又火出圈成新春戰袍
周杰倫說過:華流才是頂流!
這話說得對!但更適合用來形容當下正在火爆出圈的馬面裙。
據央視2月19日的報道,根據多個電商平臺的大數據顯示,今年開年以來,漢服的搜索量暴漲。其中,馬面裙成為漢服品類下熱度最高的單品。
馬面裙榮獲新春戰袍稱號,馬面裙的火出圈帶動了一輪傳統文化消費熱潮。
如我國漢服生產銷售基地之一的山東曹縣,每年的漢服銷售額可超70億元。而今年,在曹縣光以馬面裙為主的龍年拜年服的單項銷售額都已經超過了3億元。
是什么讓馬面裙超越時間和空間概念 具如此持久的文化與美學魅力?
為什么叫馬面裙
馬面裙又稱馬面褶裙,一般有兩種解釋其命名的說法:
? 一種說法是,馬面是城墻系統中用于防御的一種結構。裙身正面與兩側的打褶結合,類似于馬面的建筑結構,故稱為馬面裙。
? 另一種說法是,馬面指的是裙子中間沒有褶皺的光滑表面。所有關于馬面裙的書籍,都說明中間沒有褶皺的光滑表面被稱為馬面。
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馬面裙一直以來都備受關注和重視。
馬面裙的最早起源
馬面裙最早本是方便婦女騎驢騎馬的開叉裙,因其裙擺寬大,裙幅飄逸,便于騎行,而流傳甚廣。
其雛形來源于宋代旋裙,旋裙是宋代女子為方便騎驢而設計的一種功能性的開叉之裙。
有記載:此類宋裙乃是由兩片面積相等,彼此獨立的裙裾合成,做裙時,兩扇裙片被部分地疊合在一起,再縫連到裙腰上。
馬面裙的歷史,可以概括為:起源于宋,流行于明,盛極于清。
宋代的旋裙在明代時逐漸發展成為馬面裙,因中央的裙門重合而成的光面,平整光滑,兩邊帶有對稱的裙褶。
明代年間,馬面裙得到一定發展,上至一國之母下至黎民百姓,人人皆穿馬面裙。
但不同的階級,馬面裙的質地、裝飾和色彩都有著嚴格的區別。
色彩秀麗,整體給人清新淡雅的感覺。因轉動起來宛若月華,所以當時又被稱做月華裙。
明代馬面裙往往裝飾有裙襕,裙底以及膝蓋位置飾以各種紋樣的寬邊,稱為襕。紋飾多樣且寓意豐富。
而到了清朝,馬面裙已經發展到成為一種普通的漢族服飾。人人擁有,人人穿戴。
馬面裙的設計被迪奧借用
2022年,奢侈品牌迪奧發布了一款裙子,當時標注售價:29000元,然而不怎么說也是抄襲馬面裙,很多馬面裙愛好者出面抵制這種文化挪用,國際上也是嘲笑不斷,當時這個事件曾鬧得沸沸揚揚。
迪奧當時沒有做出回應,但悄悄將把中國區的貨下架,卻又在其他國家大肆宣揚,特別是在韓國。
隨后,迪奧官方發文,晦澀傳遞該裙設計師是韓國人的消息,一時間,大家就就不奇怪了,至于緣由,懂的都懂。
中國傳統服飾炸街,馬面裙是先鋒
本人前段時間寫過有關中國傳統服飾炸街的系列文章,著重介紹弘揚我國傳統文化、宣傳我國傳統服飾的四個大V女神號,她們是:
讓世界聽到中國的聲音,古箏奇女碰碰彭碰彭;
飄飄仙子嫦娥,驚艷世界觀眾,周寶寶;
讓世界看到中國的美,中國傳統宣傳大使,自駕世界游,噠噠看世界;
峨眉非遺傳承人,自媒體的傳奇,中國武術界的花木蘭,凌云。
她們都喜歡穿馬面裙,其中以碰碰彭靜旋對馬面裙最是情有獨鐘,每到秋冬季節便是以馬面裙為主搭配傳統服飾。
而以穿戴中國傳統服飾走紅網絡的其他網紅,如:天雅、伊琳娜、李美越等也都有穿馬面裙的喜好。
馬面裙在中國傳統服飾中占有濃重色彩的一筆,在歷史長河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
馬面裙現在能火出圈,這無疑是好事,正是帶動傳統文化進一步跟進的節奏,趁此東風,開展弘揚傳統文化,宣揚傳統傳承,鼓勵創新的同時讓中國的美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