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彝繡“秀”出新花樣你值得擁有一條彝繡馬面裙
近日,在楚雄彝繡數字文化產業園·彝繡產品交易中心,一場以老彝繡·新花樣為主題的手工定制馬面裙專場發布會在這里舉行,彝繡馬面裙正式面向市場進行發售。
這是繼5月上旬以來,薇諾娜與楚雄彝繡開展的品牌形象合作中,由劉詩詩身著楚雄彝繡高定馬面裙發布形象代言海報,并上線了520彝繡專屬禮包引發關注以來,對大家關注最好的回饋。一款手工定制的彝繡馬面裙,你值得擁有,你也可以擁有。
怎樣才能擁有這款帶有身份卡的馬面裙呢?這款馬面裙線上線下同步發售,線下可以到楚雄彝繡產品交易中心購買,線上可以到彝·織繡直播間購買。
楚雄州文化發展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吳俁表示:這場發布會不僅是一場時尚與非遺碰撞的盛會,更是文化傳承與創新的新樣板,通過數字化技術、產品ID身份卡溯源系統等新質生產力技術手段介入,嫁接導入不同維度渠道的商業資源,以數字化、商業化、市場化行為賦能彝繡產業發展。
據了解,本次發布彝繡馬面裙將作為楚雄彝繡產品數字ID溯源系統的產品正式發布。每條馬面裙內部配有獨一無二的產品身份卡。身份卡使用數字ID、NFC芯片、二維碼、壓圈鋼印及設計師簽名五重防偽認證機制,一物一卡,保障楚雄彝繡正品可追溯性。消費者在掃碼后可以看到產品認證、規格、文化背景、材料工藝等信息,提供了的信息透明度。通過展示產品的溯源信息,消費者可以了解每一件產品的制作工藝、原材料來源以及傳統工藝的傳承歷史,讓消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到每件彝繡產品背后的故事,增加了產品的文化內涵和情感價值,提高消費者對楚雄彝繡品牌的認知和信任,同時也保障了楚雄州所有繡娘、繡企的知識產權不受侵害。
自去年以來,為強化版權資源創新涌動,助力彝繡產業高質量發展,在州委宣傳部的統籌推動下,楚雄州推出了一系列創新舉措,逐步搭建起版權創造、運用、推廣、保護、管理于一體的全鏈條服務體系,以版權為針眼,穿起彝繡產業金線。同時強化與企業合作,與國內外多個知名品牌推出了彝繡聯名款,其中楚雄州文化集團有限公司與云南貝泰妮生物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就楚雄彝繡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開發保護與利用達成全方位合作意向,組建工作專班啟動項目合作,同步開展采風拍攝、彝繡設計制作、主體產品包裝等工作,共同推廣品牌形象、傳承保護非遺文化。
一條馬面裙,折射出楚雄彝繡背后的千絲萬縷情。作為深植民間的一項古老技藝,楚雄彝繡實現了從深山走向世界,從指尖藝術到指尖經濟再到指尖產業的轉變。通過積極構建宣傳部門拓市場、宣傳委員當點長、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繡坊的工作落實機制,彝繡特色文化產業已成為把媽媽留在家的溫暖產業和助力農民增收、助推鄉村振興的富民產業。2023年,全州彝繡產業實現產值10億元,5.7萬名繡娘人均年收入2至4萬元,帶動2000多名殘疾人就近就地就業。
楚雄彝繡服裝服飾設計師盧潔瑩看到大家很喜歡這款彝繡馬面裙,心里甜絲絲的。她說:這是一次大膽的嘗試,希望未來有更多機會與品牌合作,讓更多人身著我們的彝繡馬面裙,越走越遠,助力楚雄彝繡出山出海。
州委宣傳部對外新聞和交流推廣科科長楊海麗告訴記者,下一步,州委宣傳部將在州委、州政府的高位推動下,進一步加快楚雄彝繡國際化、市場化、品牌化步伐,加大招商引資、招才引智力度,實現更多知名企業與彝繡聯姻,促成更多項目、落地更多成果,為推動彝繡特色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
來源丨楚雄州融媒體中心
記者 |丁忠澤/文 李永強/圖
編輯丨黃彥閩
審核丨寸明剛李彥錕
終審 |彭曉鶯
?楚雄州融媒體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