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年前“貴婦包包”,搭配什么漢服?博物館聯名馬面裙來了
黃金打造的盒子,盒底刻著梵文六字箴言,盒面滿是蓮花紋、如意云紋,還鑲嵌著耀眼的紅寶石、藍寶石和綠松石……南京市博物總館館藏被網友驚嘆為明代貴婦鏈條包,一度登上熱搜。600年前大明貴婦包搭配什么衣服?11月7日記者了解到,聯名華服馬面裙館方已經安排。賞大明風華,品宋時清雅,衣袂飄然間,共同傳承華夏千年之美,雙十一,南京市博物總館攜手知名國風品牌,將于10日上線推出熠熠金輝雪梅月影等三套四款聯名華服。
挎著明代貴婦包,搭配什么衣服?
一只制作于600多年前的小金盒,曾亮相南京市博物總館特展。在社交媒體流傳后,令網友驚嘆不已,這款明朝貴婦包居然如此時髦。網友紛紛表示被明代貴婦的精致生活給拿捏了。據館方資料,這款金包名為明朝嵌寶石蓮紋金盒,出土自南京將軍山明成化十年沐斌繼室夫人梅氏墓,挖掘之后藏于南京市博物總館,它的主人也是一位傳奇人物,是黔國公沐斌的夫人—梅妙燈。她的高祖父曾經伴隨朱元璋征戰天下,她嫁給沐斌雖然不是正室,但是母憑子貴,被朝廷誥封為太夫人,生前榮華富貴,死后也隨之帶走,所以她的墓中陪葬大量的金銀珠寶。
這件黃金方形鏈條包高1.7cm,邊長8.5cm,相當于現在的零錢包大小,可以抽拉打開。盒面是用黃金制作的凸起蓮花、如意云紋,立體感十足,在蓮花紋的中心還鑲嵌有各種有色寶石,在側面裝飾的是纏枝蓮紋,就連底部都是以如意云紋作為裝飾,并在中心配以圓形的梵文六字箴言,一切都是以宗教藝術為設計主題,帶有濃厚的宗教文化特色。歷經600年依然熠熠生輝,唯一遺憾的是中間的寶石遺失不見。目前,有專家研究認為,里面可能曾裝著微縮版的佛經。
這款包包也成為網友的熱門復原款。設想一下,背著這款時尚的明朝貴婦包,該搭配什么衣服呢?南京市博物總館攜手知名國風品牌推出的聯名華服,就將幫你解決這問題。搭配漢服熠熠金輝閃耀著大明少女的貴氣,上衣是暗紋提花面料,湊近看玫粉暗紋很漂亮,陽光下還有光澤,領子上的刺繡很密實,有一種珠寶散落在花叢中的感覺。下面搭配圓扁金并用的織金馬面裙,根據蓮紋金盒創作的紋樣,在裙擺展開,轉動起來,仿佛大明的貴氣呈現在我們眼前,從色彩紋樣到工藝都富貴感拉滿,售價在400多元。
南宋梅紋銀器化為雅致漢服
據介紹,另一款漢服則是宋代范兒,靈感來自南京市博物館館藏文物南宋鑲金口刻梅花紋銀盂和月影梅紋銀盤都非常有宋代的雅致之美,花瓣形器壁上印有折枝梅,或含苞欲放,或花朵初綻,枝芽相交,姿容妖嬈。月影梅紋銀盤底紋為一樹橫斜的梅枝、一彎新月和卷舒的流云,這種紋飾也被稱為梅梢月,讓人聯想起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的詩句。專家推測,兩者實為一套用具,使用時銀盂置于銀盤之上,銀盤起的作用相當于瓷器中的盞托。
鑲金口刻梅花紋銀盂
月影梅紋銀盤
南宋的梅紋銀器仿佛化為一套漢服雪梅月影。衣服上用到很多秋冬感很強的面料,比如外套的粗花呢就很有質感,上面還用了盤繩繡花工藝,內搭衣領上都有,搭配的梅花小領巾上面的梅花還可以拿下來做頭飾。
記者從南京市博物總館了解到,漢服是傳統文化的現代表達,這點和博物館的理念相契合。此外,在選擇合作方方面,要有良好的信譽和一定知名度,十三余在年輕受眾中還是很受歡迎的,所以就有了聯名合作的意向。
年輕人開始把博物館穿在身上
漢服不僅包含著漢族的染織繡等工藝和美學,更是傳統文化的承載物,是中華民族審美情趣、風俗習慣的外在表現之一。隨著年輕一代文化自信的增強,近年來漢服加速破圈。2020年天貓漢服品類年成交同比增長將近500%,2家漢服品牌銷售破億,超過1200家服飾品牌新增了漢服類目商品。像十三余這樣的漢服品牌因與熱播電視劇《夢華錄》,以及《王者榮耀》等熱門游戲推出聯名漢服引發關注。目前漢服頭部品牌把目光投向與博物館聯名,推出文物元素漢服。
比如,此前十三余與中國昆曲博物館也推出聯名款,在明制立領斜襟的長襖上加入一些配飾,下身是官配馬面裙,與戲曲服裝本身的設計也有相似之處。云肩上戲曲元素的配件,有多層次的柿蒂型,還有流蘇的點綴,加以珍珠裝飾。戲曲元素最足的水袖做了可拆卸的設計,當漢服與戲曲聯動,驚艷了不少網友。釉色溫潤,如冰似玉的蘇州博物館的秘色瓷蓮花碗,捕捉文物的質感,化為一套宋制背心疊穿的漢服,蘇博珍藏的沈周花鳥冊也化為一套少女風漢服。對美的自由意識逐漸蘇醒,如今越來越多的中國人把漢服穿到日常生活中去,寫古風小說、畫古風漫畫的年輕人,也樂于嘗試把歷史與文化穿在自己的身上。
怎么讓馬面裙這樣的傳統文化從博物館走向街頭,成為這一代人的常服,重新在生活中流動起來,是小豆蔻兒和她創立的品牌十三余花了不少精力。用印花、刺繡、織金,做出各種風格不同的設計,還改良馬面成為適合日常穿著的半身裙,讓漢服走出二次元的世界,走進更多年輕人的真實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