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抄襲的中國馬面裙,到底有多美?誰還敢說漢服不夠時尚?
國際時尚品牌迪奧被指抄襲中國傳統服飾馬面裙風波,已持續多日,相關話題頻繁登上微博熱搜。目前,涉事裙子已在線上商城下架。
火出圈的馬面裙,到底有多美?其實,馬面裙是漢服的一種,說到漢服,你首先會聯想到什么?是古風還是飄逸?但是除此之外,如果要大家分辨漢服的種類,可能會難倒不少人。
漢服里藏著的是中華上下幾千年的歷史,從華美的漢服里,依稀可以瞥見中國輝煌燦爛的文化。今天就帶大家認識一些漢服,感受漢服之美!
被大牌抄襲的馬面裙長啥樣?和騎馬有關?
馬面裙,又名馬面褶裙,是漢服的一種,前后共有四個裙門,兩兩重合,側面打裥,中間裙門重合而成的光面,俗稱馬面。馬面裙始于明朝(可能可以追溯更早),延續至民國。
漢服名稱:馬面裙(又名馬面褶裙)
起源:明朝
穿著人群:女性
款式特點:前后共有四個裙門,兩兩重合,側面打裥,中間裙門重合而成的光面,俗稱馬面。
網友提供的馬面裙圖樣。來源:網絡
漢服=漢朝的服飾嗎?
漢服的全稱是漢民族傳統服飾,不是指漢朝的服飾。不僅如此,漢服的源頭也遠早于漢朝。又稱漢衣冠、漢裝、華服。
漢服是以華夏漢文化為背景和主導思想,以華夏禮儀文化為中心,通過自然演化而成的具有獨特漢民族風貌的傳統服飾和配飾體系。
漢服始于黃帝,直至明末,已有千年歷史。與其他民族的服飾有所區別,漢服有自己的服裝體系。
啥叫交領右衽?為啥漢服是交領右衽?
首先,要了解漢服的基本結構是什么?
交領右衽、褒衣廣袖、系帶隱扣。
衣服在胸前左右相交。
右衽 :和武俠小說的任督二脈有關,在《皇帝內經》中任脈、督脈是人體身前與身后,貫穿幾大重要穴位的中心脈絡,督脈是后面,任脈是前面,衣服的門襟又是往衣服的右側系的,所以稱之為右衽。
在古代以右為尊的思想,決定交領在右。
《論語》孔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賜。微管仲,吾其被發左衽矣。豈若匹夫匹婦之為諒也,自經于溝瀆而莫之知也。
規矩二字是漢服里哪兩個部位?有什么含義?
規,是圓,代表天,指袖子,代表君子圓潤而剛強,即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矩,是方,代表地,指領子,代表君子方正而厚重,即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為什么穿漢服的人互稱同袍?
同袍二字,出自于《詩.秦風.無衣》:"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于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
據記載,魯定公四年(公元前506年),吳國軍隊攻陷楚國的首府郢都,楚臣申包胥到秦國求援,"立依于庭墻而哭,日夜不絕聲,勺飲不入口,七日,秦哀公為之賦《無衣》,九頓首而坐,秦師乃出"。于是一舉擊退了吳兵。
而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的意思意譯為:戰友同穿一個戰袍,心也連在了一起。傳承到現代,也被大家銘記了這段話,并將同袍二字,衍生成了穿漢服的人的稱呼,意思就是:大家同穿漢服,要團結一心,傳承我們的傳統文化。
火柴盒漢服的靈感素紗襌衣
火柴盒漢服的靈感來源素紗襌衣,算是知名度較高的文物了。
漢服名稱:素紗襌衣
起源:西漢
穿著人群:女性
款式特點:整件衣服以素紗為面料,沒有襯里,沒有顏色,故出土遣冊稱之為素紗襌衣。通身重量僅49克。
飛魚服,真的是錦衣衛的標配嗎?
飛魚是一種頭相似龍,爪為四爪、尾似魚尾、身有飛翼的神獸。
通常我們在電視劇里看到的飛魚服一般都是上衣下裳鏈接在一起,下裳的褶子是左右對稱的,而且中間有一面是光滑的。這是明代的一種服飾形制,叫做曳撒,上衣上面繡上了飛魚紋所以叫做飛魚服。
穿飛魚服的不一定是錦衣衛,真正穿飛魚服的錦衣衛也很少。
漢服名稱:飛魚服
起源:明代
穿著人群:不止是錦衣衛可穿,飛魚服是皇帝內使監宦官和高級官員的賜服。
款式特點:凡是裝飾有飛魚紋樣的衣服都叫飛魚服,而紋樣包括過肩式的、補子式的等等。
漢服中的道袍:我,不是那個道士穿的道袍
道袍,是源于明代一種服飾。是明代男子居家時的外衣,也可以作為襯袍或平民男子婚服。
漢服名稱:道袍
起源:明代
穿著人群:古代勞動者,并非儒生專用,亦非禮服,而是居家常服。
款式特點:領處縫有素色護領。一般是白色護領,大而長的袖子受到人們的青睞,到明末,袍服的大袖子已經發展到有些夸張的地步。漢服中的道袍不拘顏色,什么顏色的都有,像粉紅色、藍色、綠色都有。
誕生在極端天氣下的漢服?
明朝中期經歷了千年不遇的小冰河時期,氣候異常寒冷,立領應運而生。
漢服名稱:明制立領(明立領)
起源:明代中期
穿著人群:女性
款式特點:衣領的高度約為一寸,并且有一個或兩個紐扣作為點綴。在立領的領口上,一般會有一圈的滾邊。
明制立領也分為長款和短款兩種。一般來說,短款更適合年輕人或小孩穿,看上去比較活潑;而長款,穿上會顯得比較端莊。
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
有服章之美,謂之華。
如今,漢服已然成為一種
特殊而又美麗的文化印記
備受年輕一代的青睞
相信不久的將來會獲得更多人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