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了解什么是馬面裙嗎?
了解漢服的人都會常常聽到一個詞,馬面裙,這是眾多裙子種類當中的一種,而且非常的有特點,大多數的馬面裙因為選材的原因,會非常的硬挺,沒有那么多的飄逸感,但是卻多了一些厚重和正式,讓人覺得非常的優雅又莊重。那么,你知道為什么這種裙子要叫做馬面裙嗎?裙子本身和馬是有什么關系嗎?馬面裙又有著怎樣的歷史呢?
?馬面裙,又名馬面褶裙,是中國古代女子主要裙裝款式之一。它的形制最早可以追溯到宋代,明清時期最為流行。
馬面裙,又名馬面褶裙,中國傳統服飾的一種,前后共有四個裙門,兩兩重合,側面打裥,中間裙門重合而成的光面,俗稱馬面。馬面裙起源于契丹。
上襖下裙,為明代女子裝束經久不衰的典型搭配。馬面裙或褶裙搭配上襖稱襖裙(現代商家所歸納的名字)。明代婦女下裳主要著裙,婦女四時的穿著幾乎沒有一處能夠離開裙子。
?馬面裙,又名馬面褶裙,是中國古代女子主要裙裝款式之一。它的形制最早可以追溯到宋代,明清時期最為流行。
馬面裙為什么以馬面為名,這個問題一直令人困惑,直到后來發現城墻建筑之中有一個突出的結構也叫馬面,釋然了許多。馬面并非大家認為的似"馬臉的那個意思,是城墻體系中一種用于防御的結構,也叫臺城。
從上面這點可以推測出,對于過去的人來說,馬面這個詞作為城墻的重要構成應該是不陌生的,至少不會像我們一樣只聯想到馬或者牛頭馬面。
所以到明代提及馬面褶的時候,因城墻馬面結構非常容易聯想到凸褶。《酌 中志》:曳撒,其制后襟不斷,而兩傍有擺,前襟兩截,而下有馬面褶,往兩旁起。
但是它的得名是否真的與城墻有關?我們不能肯定,也沒有任何證據。近年來一些"有心人"將其視作某種真相到處搬運,并作為了包裝自己的產物,本質上是抄襲了別人不成熟的觀點。
因為所有提到馬面裙的書籍,不管是服飾、戲曲的還是文物相關的,都只是說明中間不打褶的光面稱作馬面,但是對于馬面的來源并沒有作進一步的解釋。
中國的傳統服飾文化,可以推廣到全世界,可以借鑒,但是不能被掠奪,占為己有,請有關部門堅決維護我國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展。
希望中國的傳統服飾走向世界的同時,也能被更好的尊重!
END
往期熱點:
摘選/共青團中央 網絡
編輯/付鈺銀
審核/任錦霞 付鈺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