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面裙:裙擺下的故事與智慧
聽到馬面裙,馬特別不解
你聽說過馬面裙嗎?它是專為騎馬設計的服裝嗎?馬面裙到底有什么故事呢?
馬面裙
馬面裙,這一獨特的服飾名稱,實際上與騎馬并無直接關聯。它起源于宋,盛行于明,是古時女子為騎驢或步行方便而設計的一種開胯裙裝。最初,它被稱為裙裙或合裙,是一種兼具美觀與實用的服飾。
馬面裙
馬面裙的設計十分巧妙,由四個裙片組成,中間的裙門與兩側的裙片相互重疊,形成了一種獨特的非閉合式結構。這種結構使得女子在行走或騎乘時,裙擺能夠自由擺動,不僅方便了活動,也增添了女子的婀娜多姿。
平遙古城馬面
至于馬面裙的命名,其實并非直接來源于馬臉。其名稱的由來,與明朝城墻的一種特殊構造——馬面有著深厚的淵源。在明朝,為了加強城市的防御能力,城墻往往會在一定距離上設置突出的部分,這種部分就被稱為馬面。馬面的形狀橫窄豎長,與馬面裙的裙門樣式極為相似,因此人們便將其稱為馬面裙。
城墻馬面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馬面裙在宋朝就已經出現,但正式以馬面命名卻是在明朝。這與明朝時期對城墻的大規模修建有著密切的關系。在明朝,全國各地都進行了城墻的加固和擴建,其中馬面作為城墻的重要組成部分,得到了廣泛的應用。而馬面裙的裙門樣式與這些馬面極為相似,因此便得名為馬面裙。
太行山上長城馬面
在穿戴馬面裙時,也有一些特定的講究。首先,作為一種傳統的漢式服裝,馬面裙在明朝時期就已經成為女子的日常著裝之一。在清朝入關后,雖然曾試圖推行滿族服飾,但經過一系列的斗爭和妥協,最終形成了男從女不從的約定,使得馬面裙得以延續并傳承下來。
馬面裙
在穿戴馬面裙時,女子通常會在內部穿上褲子。這不僅是為了保持整潔和舒適,更是對傳統文化的尊重和傳承。同時,馬面裙的穿戴也體現了古代女子的審美和品味。她們會根據自己的喜好和場合選擇合適的馬面裙,并搭配不同的配飾和發型,展現出不同的風采和魅力。
馬面裙
總之,馬面裙是一種具有深厚文化底蘊和獨特魅力的傳統服飾。它的命名來源于明朝城墻的馬面構造,其設計則體現了古代女子的智慧和審美。在穿戴馬面裙時,我們不僅能夠感受到其獨特的魅力和文化底蘊,還能夠更好地了解和傳承傳統文化。
馬面裙
今天,馬面裙還能流行起來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