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面裙風靡古今
展覽現場。
日前,中國絲綢博物館開新展,桐鄉(xiāng)濮院楊家橋明代墓葬出土的紡織品文物首次亮相。
12年前,濮院楊家橋發(fā)現了一座明代墓。被發(fā)現時,棺內有積水,尸骨基本已腐爛,但墓主身穿的衣服保存較好:由白棉布包裹,共有9個活結,最上面覆蓋一層絲綢棉被,呈現出下葬時的原樣。露出的外層服飾上,金線繡出的獬豸補子圖案清晰可見,且材料、質地、做工均較講究。
這座墓葬中出土的12件紡織品文物,由中國絲綢博物館修復完成,目前正在展出。此次展覽既是修復成果的展示,也是該墓葬紡織品文物的首次亮相。
值得一提的是,展覽中還有一條馬面裙。在明代,馬面裙的應用十分廣泛,從最高等級的禮服——朝服,到日常百姓的穿搭皆有,男女都會穿。策展人、中國絲綢博物館副研究館員楊汝林介紹,和現代的馬面裙相比,墓主人所穿馬面裙更短,花紋也更素凈。
近年來,馬面裙的火爆出圈,給濮綢的發(fā)展帶來了新機遇。
濮綢織造技藝是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它產自桐鄉(xiāng)濮院,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絲綢之一,有天下第一綢之稱,是濮院乃至桐鄉(xiāng)鮮明的文化符號。
如今,嘉興市級濮綢織造技藝非遺傳承人馮繼延創(chuàng)新推出的濮綢馬面裙,受到了不少人的追崇。
這些馬面裙,無論是搭白襯衫、T恤、牛仔衣,都是可以的,而且上班、游玩、逛街任何場景都適配。濮綢質地細膩、堅韌耐磨,穿幾十年都沒有問題。馮繼延說,中式服裝的魅力就是能夠穿出人的精氣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