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面裙與新自由
馬面一詞,最早出現在《明宮史》中:曳撒,其制后襟不斷,而兩傍有擺,前襟兩截,而下有馬面褶,往兩旁起。
馬面裙名字卻沒有確切的說法。
有幾個流傳較廣的說法:
1.中間的裙門像一張長長的馬臉,所以得名馬面裙。
2.馬面裙是便于女子騎驢的一個裙式,所以與馬有關。
3.馬面裙前的裙面和馬墻相似。
馬面裙平鋪圖(圖1)
發展與隱沒
馬面裙的發展可追溯到唐代,明朝時逐漸呈現素雅特點,清代則更加豐富多樣。歷經從簡單到復雜,從單調到多樣,從粗糙到精湛的階段,形成具有深厚文化內涵的傳統服飾。
白色暗花紗繡花鳥紋裙局部圖 (圖2)
發展到20世紀初,清政府逐漸崩潰。民國初的馬面裙在風格上仍然繼承發展著清代那寬松的款式、明朗的色彩和復雜的工藝,而這一切都在逐漸簡化,慢慢由富貴走向了衰落。
清代漢族綠緞雜寶花卉刺繡闌干(圖3)
五四運動以后,受民主、自由等思想的影響,中國女性的裙子與西方女裙的差別越來越小,傳統女裙的元素漸漸消失,這也預示著馬面裙已走近末梢。隨著裙式不斷簡化,至20世紀30年代,有繡花的馬面裙逐漸在生活中被人們淘汰,取而代之的是喇叭裙、旗袍等。
再遇馬面裙
服章之美
為
何
重
視
馬
面
裙
藍色織金妝花緞裙局部? 明 圖4
從迪奧抄襲事件看馬面裙
馬面裙看似在清末之后就消聲滅跡在中國社會中,但實際上,馬面裙的身影仍可尋。
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電視劇的種類也逐漸增多,古裝劇更是其中的巨頭之一,在有關清朝的影視劇中大多數都會出現馬面裙。
《甄嬛傳》(圖5)
但是又有多少人知道這些服飾是馬面裙呢?在此,我們也做一個坦白:再查找資料之前,我們也是不知道的,我們對馬面裙的了解也并不多。
面對中華大眾傳統服飾我們尚且不了解,那么當我們面對一些特有的民族服飾時是否也會產生誤解。
例如在網上看到朝鮮族的服飾時會有人認為是韓服,也有人將明朝服飾誤會成韓服的。
這些都還只是誤會,但是如果涉及到抄襲了呢?
迪奧抄襲事件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一件和馬面裙設計一模一樣的裙裝竟標注原創設計,既荒誕又妄為。
雖然迪奧事件表面上看起來只是一件抄襲事件,實際細想來卻是對我們文化的一種掠奪。文化是一個國家的底蘊,歷史悠久的中華文化更是中國解決許多問題的答案書。誠然馬面裙文化只是中華文化中的涓涓細流,但是細流匯成海,一股細流可能造成的傷害微小,千千萬萬股細流的流失卻會讓海干涸變成沙漠。
所幸的是,大多數人是不愿意接受迪奧的抄襲,也不接受迪奧的說辭。
所以說:
剽竊他人創意可恥 ,
偷盜別國文化可恨。
馬面裙與新自由
打破舊規舊俗
因為新思想的大量涌入,作為舊文化的馬面裙被迫隱入塵煙,一封就好多年。
我們站在這個時代,面對中國傳統文化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馬面裙文化不僅不再是難言之隱,更是中國服飾的代表之一。中國屹立世界之東,博大精深的中華傳統文化不應被埋沒,也不能被掠奪。舊的時代已經過去,新的時代悄然而至,中華傳統文化不能再被不適用的思想禁錮住,而該作為我們國家向內扎根的營養,向外宣傳的精髓。喜歡傳統服飾不再是反古,而是對中華傳統文化的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