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迷上了馬面裙
最近迷上了馬面裙。
馬面裙
馬面裙是歷經時代變遷不斷完善發展的中國傳統服飾,裙為我國下裳的主要形制,馬面裙綜合了傳統刺繡、圍裙等特色后于近代發展成熟的裙裝。
馬面裙
馬面裙,首先其本質為裙,漢劉熙《釋名釋衣服》:裙,群也。連接群幅也。馬面裙是在傳統裙的基礎上,加入了褶皺等擴大運動范圍的結構設計,方便女子兩腿的活動幅度擴大,在兩側折裥中間有一光面,通常補以刺繡等裝飾,俗稱馬面,馬面裙稱謂由此而來。其不同于傳統一片式限制女性行動的裙,在細密的褶之下放松了女性的下身活動。馬面裙可以追溯到宋代的旋子,又稱旋裙,是唐代女子所用圓領袍和上裙下裳的結晶,宋代的旋裙將前代女性的方便騎馬的門襟長袍濃縮至下身,是馬面裙的雛形。旋子在元明清時期逐漸形成馬面裙。馬面裙在清代在形制上,材料上,結合宗教信仰的影響因素下成熟發展。在古代文獻中記載了清代不同的馬面裙種類,百褶裙、魚鱗裙、闌干裙是按結構特點命名的,月華裙是按顏色特點命名的。民國時期的馬面裙雖然不再是種類繁多,但是仍是女子日常穿著的一股風流。
馬面裙
馬面裙初始就是女子為了方便騎馬而不斷發展至下身行動方便的輕松服裝,其本身就是女子思維轉變的展現。
馬面裙
現在的馬面裙大多只做于下裙,袍服是女子一體式穿著,服飾線條平直,寬袍大袖,從大襖到小襖可以說是層層疊加,并且仍舊為了顯示尊貴,它的制作用料綢緞并且繡滿花紋。雖然仍舊不成熟,但是可以看出,女子已經偏向于一體式穿著。
馬面裙
在人權趨于平等的今天,女子在追求美的基礎上不再是繁復的穿在身上,而是一體式的時尚簡約衣裙。民國時期,女子的服飾也就是出現男性化直線狀態,女子想要簡約,追求平等。她們渴望美,也渴望簡約的風格,渴望貼近時尚。所以,改良版馬面裙應運而生。
馬面裙
馬面裙歷經宋元明清幾個朝代發展成熟,是古人對美的追求,也展示了古代女性的心路歷程,我們不應忘記和摒棄。
馬面裙
女性不斷地看重自身的需求,不斷嘗試走向社會,不斷從傳統的繁重壓力之下脫離出來,也許會有無法忽視的習慣勢力影響,但是我們仍然看到,女性內心在不斷地強大,在各個時期留下了自信的自我和展露曲線的靚麗身姿。
桃紅遍地如意云五谷豐登錦緞馬面裙
馬面裙的紋樣可以分為單獨的刺繡織物紋樣和大面積的刺繡織物紋樣圖案,其中單獨的刺繡織物紋樣占了大多數。這其中每一種紋樣所傳遞出來的寓意也會不同。如動物類紋樣,在傳統的歷史發展中,龍鳳紋樣一直伴隨著每一個中國人,龍鳳紋樣大多出現在每一個皇帝及后宮的嬪妃們的服裝中,龍和鳳還象征著男女之間愛情的美好姻緣。還有在現實生活中魚的寓意,魚諧音余,就有了年年有余的美好寓意。植物花草類紋樣,通過花它們身上各自不同的品質給予圖案美好的寓意,作為國花的牡丹,代表富貴;出淤泥而不染的蓮花,代表玉潔冰清;菊花代表益壽延年;百合象征著神圣圣潔,純潔與友誼,寓意百年好合,未來生活充滿陽光。